央廣網(wǎng)北京10月19日消息(記者劉瑜穎 賀威通 晉城臺李斌)據(jù)中國鄉(xiāng)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實施11年來,農民合作社蓬勃發(fā)展,已成長為重要的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和現(xiàn)代農業(yè)建設的中堅力量。據(jù)了解,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專業(yè)合作社達到212.6萬家,入社農戶占全國農戶總數(shù)的48.5%。
山西省積極鼓勵林業(yè)大戶組建合作社,通過套種藥材、種植辣椒以及散養(yǎng)土雞等方式,利用林地資源進行林下種植養(yǎng)殖,發(fā)展林下經濟,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拉動了農村經濟。
金秋十月,瓜果飄香,正是豐收的好時節(jié)。山西省東南部的高平市綠欣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的社員們,正在忙著收獲剛剛成熟的花生。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三年前流轉土地300多畝,從外地引進了蘋果煙富4號和6號進行種植。由于果樹前三年屬生長期,合作社為了彌補開支,今年選擇在果樹下套種了10多畝的花生和10多畝的紅薯進行種植。
高平市綠欣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技術員許富財:林下作物種點紅薯、花生,能給合作社和果園創(chuàng)造一點收入,能給工人的工資稍微補助點,F(xiàn)在已經快進入冬季,主要工作就是施施肥、刷刷樹,再打一遍藥。
據(jù)記者了解,今年由于合作社管理到位,他們種植的10多畝紅薯每畝的產量都在2000多斤,花生每畝產量也達到700多斤,兩種經濟作物加起來將給合作社帶來40多萬元錢的收益。同時,在上一年,他們還利用林下空地,種植了150畝黃豆,不僅為合作社增加了收益減少了支出,也讓當?shù)卮迕裼谢罡,實現(xiàn)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高平市新莊村村民李書珍:我是新莊村的老百姓,在果園天天勞動,有三四年了,還能把我家的地也打理了。
合作社負責人介紹說,明年300多畝蘋果將全面進入初果期,預計每畝產量將達到800到1000斤左右。等到后年果園進入盛果期,每畝的產量將達到5000多斤,這將為果園和合作社帶來可觀的收益。
高平市綠欣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技術員許富財:盛果期產量每畝5000斤左右,經濟效益10000元左右,除去投資,每畝地5000到6000元錢收益。
高平市現(xiàn)有林地面積43.2萬畝,如何利用現(xiàn)有林木土地資源和林蔭優(yōu)勢,發(fā)展農村經濟?在做好林地資源管護的同時,鼓勵農民和專業(yè)合作社進行林下種植、林下養(yǎng)殖,增加種養(yǎng)殖收益,不失為一個好做法。
眼下正是辣椒采摘收獲的季節(jié),在高平市三甲鎮(zhèn)“綠天地”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一百多畝辣椒已經全面成熟。椒農們趁著好天氣,在辣椒地里摘辣椒、裝辣椒,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的負責人李紅才一邊查看辣椒生長情況,一邊告訴記者,光照充足,地下水充沛,無霜期長為辣椒提供了優(yōu)良的生長條件,產出的辣椒色澤鮮紅,皮薄肉厚,口感非常好。但基地里的辣椒是分批種植、次第成熟,所以只能人工區(qū)分,邊挑選邊采摘。
李紅才:這種椒要及時采,氣溫高的時候一天一個樣。時間長了椒就軟了,就沒市場了。
在現(xiàn)場記者看到,訂貨的客商絡繹不絕,椒農們干勁十足。一會兒功夫,田埂上便堆滿了一袋袋鼓脹的紅辣椒。
合作社社員:采了將近兩個月,每天都能采百余斤。我以前在家沒活干,現(xiàn)在在合作社干活,也錢掙了,高興。
辣椒喜獲豐收,得益于“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合作社提供育苗、栽培、銷售等服務,幫助農戶解決銷路難題,保障其穩(wěn)定收益。今年是合作社試種的第一年,近期達到采收高峰,日均采收1000斤左右,采收季將持續(xù)到十月底。辣椒畝產2600斤,每斤賣1.5元,畝收入可達3900元。僅辣椒產業(yè)就給當?shù)睾献魃绾头N植農戶帶來不錯的收益。
距離高平市不遠的澤州縣北義城鎮(zhèn),作為紅薯種植大鎮(zhèn),一進入十月紅薯成熟期,鎮(zhèn)上的村村戶戶都在紅薯地里忙活著,如今隨著北義城紅薯的揚名在外,越來越多的人慕名前來購買。
今年三十六歲的張亮亮是澤州縣北義城鎮(zhèn)南義城村的村民,家里種了五六畝紅薯地,每年進入十月就開始刨紅薯打包售賣,當?shù)赝临|好,種植的紅薯個大,味甜,口感好,營養(yǎng)價值也很豐富,深受當?shù)厝罕姷南矏,名聲也越傳越大。張亮亮順勢就開了一家薯類合作社,通過公司+農戶的運行模式,吸納當?shù)厝罕姽餐N植、售賣紅薯,帶動群眾共同增收。
北義城鎮(zhèn)南義城村文亮薯類合作社社長張亮亮: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采用公司+農戶的合作方式,成立之初共吸收了五戶農戶,合作社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銷售,每戶每年能收入四五萬塊錢。下一步計劃擴大種植面積,吸引更多農戶,帶動他們共同增收致富。
合作社成立至今已經有九個年頭了,先后吸納了五六戶農戶,融合了三十多畝土地進行統(tǒng)一種植,并聘請專業(yè)的技術人員進行種植指導,到了收獲季節(jié)合作社還統(tǒng)一尋找銷售渠道進行售賣,每畝地可產三千多斤紅薯,一年有十幾萬的收入。這不僅為農戶提供了便利,帶來了收益,也保障了合作社的產量和效益。
北義城鎮(zhèn)南義城村村民張喜元:合作社幫我們一起種,一起管理,一起收,然后找銷售門路,幫我們賣了,我這五六畝紅薯每年都有四五萬塊錢的收入。
隨著紅薯銷量的逐年攀升,張亮亮開始注冊了自己的紅薯商標品牌正式對外包裝售賣,他告訴記者,如今,遠在北京、安徽、廣州、深圳、山東等地的訂單也源源不斷的到來,一年的訂單量可達十幾萬斤,小小的南義城紅薯已經徹底打通了全國市場,走上全國人民的餐桌。
張亮亮:紅薯的銷量越來越多,在各地,比如北京、上海、廣州、山東、河南都有客戶,隨著種植面積擴大,我計劃發(fā)展電商銷售,在天貓、淘寶開網(wǎng)店,把南義城紅薯推銷到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