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7月24日消息(記者張強)以青春之名,赴運河之約。在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新十年的時代經緯里,天津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京畿潮涌新十年,青馬運河協(xié)同篇”暑期社會實踐團16名師生用腳步丈量千里運河沃土,追尋千年文脈。
從滄州非遺館的匠心獨運到德州黑陶的窯火不息,從通州博物館270米的水街勝景到天津衛(wèi)碼頭的歲月留聲,學子們感嘆2500年的水脈綿延,用鏡頭記錄非遺傳承與新質生產力的每一次交融。
在大司馬的民宿院落,在沙古堆的櫻桃園里,在訪談村民、基層治理、直播助農、文旅融合中,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讓“京郊櫻桃第一村”的共富故事隨運河蕩漾遠方,他們用12萬字調研報告,35G的影像記憶讓“運河文明”與“青春中國”同頻共振。
一支筆、一臺相機、一顆真心,串聯(lián)起5城25站,800公里。從燕山腳下到渤海之濱,從紅木匠心到黑陶窯火,從“在路上”到“再出發(fā)”,他們將繼續(xù)循著水的滋養(yǎng)之路,把所學播撒在鄉(xiāng)村振興的沃野,將論文書寫在祖國大地上。
編輯:褚夫晴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lián)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