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1月10日消息(記者張強)工科生也能成為“藝術家”?交作業(yè)也能辦成藝術節(jié)?通識課變成了嘉年華?日前,天津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舉辦的“藝術+文化遺產”課程群成果展暨首屆民俗藝術節(jié)開幕,活動為期一周,天大師生與文化學者、民間藝人齊聚一堂,暢享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嘉年華。
活動現(xiàn)場(央廣網發(fā) 天津大學供圖)
記者在活動現(xiàn)場看到,這次成果展匯集了數百份展品。來自天津大學各專業(yè)本科生結合當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現(xiàn)狀及各自家鄉(xiāng)的民間文化與民俗藝術,完成了《“遺”教于樂——雙減背景下非遺進校園調研與課程設計》《延續(xù)百年脈息——東寓法鼓重生延續(xù)調研報告》《文創(chuàng)的力量——楊柳青木版年畫傳承與轉化現(xiàn)況調研報告》等結課作業(yè),以及國畫、瓷器、扎染等美育實踐作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據了解,這些作品是精儀學院、醫(yī)學部、自動化學院、微電子學院等數十個工科、醫(yī)科專業(yè)學生的“結課作業(yè)”。
天津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自2022年建院以來,打造了由《家鄉(xiāng)民俗學》《來自田野的中華文明》《天津歷史與文化》《民間美術》《參與式美育與實踐》《敦煌的意識》等近50門課程組成的“藝術+文化遺產”課程群,至今已經有3000人次天大學子參與了這些課程的學習。建筑學院2020級本科生陳禾佳興致勃勃地向記者展示著自己的展品——《延續(xù)百年脈息——東寓法鼓重生延續(xù)調研報告》,“這是我在《家鄉(xiāng)民俗學》課程的結課作業(yè),這門課程正符合我們當代青年尋找文化自信、傳承文化多樣性的需求!
開幕式上,學院教師代表曹鐵娃介紹了“藝術+文化遺產”課程群內容及效果!八囆g+文化遺產”是天津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一大特色,如今,這些通識課做到了二級學院全覆蓋,共計3139位本科生和研究生選修了由該學院主導的“藝術+文化遺產”主題課程,3000人次參與了相關實踐活動。活動中,齊玨、陳偉明、馬知遙等知名學者與同學們暢談文化遺產與育人、文化傳播與浸潤。
民俗體驗及手工制作也是本屆民俗藝術節(jié)的一大特色,瀟灑的蒙古舞蹈,行云流水的古琴演奏,悠揚悅耳的戲腔吟唱,剪紙、絨花、葫蘆烙畫、掐絲彩砂、金石撕紙、彩蛋畫等一眾傳承人的絕活亮相,讓師生大飽眼福。
活動現(xiàn)場(央廣網發(fā) 天津大學供圖)
“同學們通過選修我院開設的通識課,在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積累理論知識同時,自然而然培育出深厚的民族情感與家國情懷。而我們學院開設的第二課堂實踐課,更讓大家在形式繽紛的美育活動中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逐步形成求真、求美、向上、向善的品格。”天津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黨委書記呂靜表示,“未來,學院將開設更多人文藝術類課程,力爭覆蓋更廣泛的學生,‘養(yǎng)育’各學科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升他們審美立美能力,助力大家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能為文化強國和服務人民美好生活貢獻力量!”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