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31日電 (記者趙英梓)據教育部網站消息,學校招生錄取全面展開,學生資助進入“農忙”季節(jié)。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fā)布2017年第6號預警,為讓好政策落地,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獲得感,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要求學生資助工作者需練好宣傳、落實、溝通“三門功”。
近年國家已建立起了以政府為主導、學校和社會積極參與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資助范圍上實現了“三個全覆蓋”,即各個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資助效果上實現了“三不愁”,即入學前不用愁、入學時不用愁、入學后不用愁,從制度上保障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如何讓這些好政策落地,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獲得感?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要求各地、各校的學生資助工作者當前要練好“三門功”:一是想方設法練宣傳功。要廣開渠道、不厭其煩地宣傳國家資助政策,宣傳重心要下沉到農村地區(qū)、貧困地區(qū)、邊遠山區(qū)、庫區(qū)和牧區(qū)。要學習福建省開展“資助政策鄉(xiāng)村行”的做法,將國家資助政策送到田間地頭,送到老百姓家里。宣傳方式要接地氣,土洋結合,管用實用,可以是微信、微博等新媒體,也可以是傳單、廣播等土招數,要用最貼近老百姓的語言,把政策內容和辦理流程講清楚、說明白,做到資助政策廣而告之、家喻戶曉。
二是身體力行練落實功。要急困難學生之所急,想困難學生之所想,俯下身子、耐住性子,通過網絡調查、查閱檔案、與扶貧攻堅信息共享、電話問詢、實地走訪等多種形式,主動摸排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情況,及時發(fā)現他們面臨的困難并跟進解決,努力做到應助盡助、不留死角、不留空白。要學習借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通過大數據分析開展“隱性資助”的經驗,理解學生的難處,尊重學生的隱私,把學生資助做出溫度,做得暖心。
三是積極主動練溝通功。要實時關注時下各種媒體對所在地(校)家庭經濟困難新生的報道,如發(fā)現有因家庭經濟困難上不起學的情況,要第一時間與相關媒體和學生取得聯系,核實情況,了解需求,努力滿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需求。要不分大小主動與當地媒體進行溝通,向他們介紹國家資助政策,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請他們全面準確地宣傳國家資助政策,為十九大的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