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總把新桃換舊符”
爆竹、春聯(lián)、年畫……
都是節(jié)日的獨特符號
而在佛山,刻繪門神
是人們過春節(jié)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習俗
佛山“細巷”,
曾是遠近聞名的木版年畫制作基地
云集了幾十間不同的年畫作坊
木版年畫老字號“馮均記”
就出自這里!
佛山的木版年畫
以和合二仙、天賜黃金、招財進寶等為題材
顏色熱烈艷麗,寓意吉祥
并有“萬年紅”的美譽
這些人物生動、顏色艷麗的木版年畫正是出自佛山木版年畫傳人——馮炳棠之手。
81歲的馮炳棠,出生在年畫世家,12歲開始跟隨父親學習木版年畫的制作技法,直到現(xiàn)在仍在堅持。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聆聽馮炳棠與木版年畫的故事。
集大成于一身的學藝之路
佛山木版年畫的制作過程繁雜,包括刻版、套印、開相、描金、填丹等林林總總20多道工序。套印是馮氏世家的傳統(tǒng)工藝,他們會根據(jù)年畫的色彩,以黑、紅、綠、黃四種顏色分次套印。
“馮炳棠:定位不是百分百,套色的位置對好了,會突然走位,所以走位需要一邊印一邊看!
當年能做填丹的工坊非常少,有的工匠還是“傳兒不傳女”,馮炳棠只能一邊到填丹坊“偷師”,回家一次次地嘗試填丹的材料,慢慢摸索,調(diào)試。
“馮炳棠:當時填丹師父還剩一個,但是已經(jīng)90歲了,他不愿意來,我不斷請求他,他看我這么誠懇,最后還是答應了。每次,我都請車接他過來教我!
就這樣,馮炳棠從雕版、印制、工筆、開相,到描金,他將木版年畫的整個流程都學習了,最終成為廣東近代以來唯一一個掌握了木版年畫全套制作工藝的大師。
推廣創(chuàng)新:不闖就不知道出路在哪兒
為了傳承推廣木版年畫,馮炳棠不遺余力經(jīng)常奔波于各大高校開設講座,并免費教授10個徒弟,傳承佛山木版年畫技藝。
兒子馮錦強,則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木版年畫的創(chuàng)新和改變上。從Q版年畫,到眾籌拍攝網(wǎng)絡大電影《木版年畫之三世情緣》、推出木版年畫主題酒等,他不斷地在嘗試。
“馮錦強:文化走到市場才能傳承,不闖就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木版年畫
色彩鮮艷、人物獨特
每逢節(jié)慶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但是,
你知道它們的制作過程嗎?
點擊觀看視頻
感受木版年畫的印刻過程!
點擊觀看:《聽佛山·文化匠心》之木版年畫
記者手記|伍時杰
“提起‘非遺’傳承,許多人腦海中會浮想到這樣的畫面: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獨守一門技藝,整日為‘絕活兒’后繼無人而煩憂……”這種描述雖有偏頗,但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現(xiàn)實中部分“非遺”項目傳承與發(fā)展的窘境。
如何讓傳統(tǒng)文化的“活化石”“活”起來?馮均用標識化的方式遠銷海外,這是創(chuàng)新,馮炳棠深入鉆研成為佛山木板年畫的“集大成者”,這是創(chuàng)新。而新一代傳承人馮錦強探尋出一條將非遺文化融入商業(yè)元素的文化產(chǎn)業(yè)之路,這也是創(chuàng)新。但任何一種創(chuàng)新都要把握時機場合、掌握好一個度,缺乏創(chuàng)新無法適應時代的需要,而創(chuàng)新過度則會偏離藝術(shù)的正軌。如何才能讓佛山木版年畫“萬年紅”,可能是每一代傳承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5月18日起,
佛山電臺2017年大型融媒傳播項目
“聲音紀錄片”《聽佛山》
正式推出
每一個獨具特色的文化樣本
都將利用全媒體手段
以“聲音”和“視覺”為形式
展現(xiàn)佛山獨特的文化魅力
《聽佛山·文化匠心》
第三集
《木版年畫:三生三世 只為守住這門手藝》
廣播電臺收聽:
佛山電臺FM94.6
網(wǎng)絡收聽:
央廣網(wǎng)、中央廣播電臺微博、微信
佛山電臺官網(wǎng)、佛山電臺微博、微信
手機客戶端:
中國廣播APP、花生FM
總策劃:李先貴
總監(jiān)制:梁敏
監(jiān)制:劉新存、葉琳
編導:吳穎儀、馮家殷、伍時杰、鄧之欣
本集編導:伍時杰
解說:霍立韻
音效合成:朱達峰
視頻制作:力索文化傳播
新媒體制作:林曉華、張云霞
指導單位:佛山市委宣傳部
特別鳴謝:佛山市文廣新局
《聽佛山·文化匠心》聯(lián)合出品
佛山電臺
央廣網(wǎng)
佛山力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