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北京5月13日消息(總臺記者韓雪瑩 彭照)據(j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說到“低碳生活”,相信很多人都對這樣的環(huán)保理念非常認可。如果減少碳排放的行為可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jīng)濟收益,你會更有積極性參與到低碳生活中嗎?近期,武漢市民就可以通過乘坐地鐵或公交、打新能源車出行、節(jié)約用電等生活中的小事積攢個人碳減排量,日積月累后,便能兌換打車券、購物券等,甚至可以直接抵扣銀行貸款利息,這一新舉措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

 

近日,武漢市民魏英用平時攢的4.5萬克碳減排量成功抵扣了當月的90元貸款利息,成為第一個享受“用碳減排量抵扣銀行利息”的低碳達人。在此之前,魏英就在武漢碳普惠綜合服務平臺——“武碳江湖”小程序上換取過實際收益,比如用2萬克碳減排量兌換過葡萄酒,用3千克碳減排量兌換過超市5折券。

魏英:我每天會騎共享單車到地鐵站,然后再乘坐地鐵到公司上班,路上就會積攢共享單車和地鐵的碳減排量。除此之外,我家里還綁定了“惠節(jié)電”小程序,會記錄每天節(jié)約的電量,大概一天也能夠攢下五百多克碳減排量。

魏英(右一)在宣傳綠色低碳生活(央廣網(wǎng)發(fā)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供圖)

在魏英看來,用碳減排量抵扣銀行利息,雖然錢不算多,但卻實打?qū)嵉鼗菁吧,可以說相當有吸引力。據(jù)了解,這一活動源于今年3月1日起“武碳江湖”和民生銀行武漢分行的“聯(lián)手”。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宣傳主管姜文嘉告訴中國之聲,自2023年6月“武碳江湖”小程序上線以來,每位武漢市民都相當于擁有了一個“碳賬戶”,理論上都可以參與碳排放權的買賣和交易,但如何把“小而散”的個人碳減排量“打包”,在達到交易門檻的同時進一步激勵市民的低碳行為?“武碳江湖”孵化團隊決定以“碳普惠”助力城市綠色治理。

姜文嘉:我們跟很多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便利店、餐廳、金融機構進行了洽談,希望能夠跟它們建立合作,讓它們?nèi)ナ占忻竦吞夹袨,再返給市民相應的權益。后來我們也是在跟金融機構合作的過程中,逐步誕生了通過低碳行為來抵扣銀行貸款利息的想法。首先要讓金融機構知道“碳普惠”是什么,銀行能用碳減排量獲得什么。作為企業(yè)端,它接受了碳普惠的概念,其實更有利于響應“雙碳”目標的建設;對于市民端,通過微不足道、或者已經(jīng)習慣的一些行為就可以獲得實際收益,他們也是很高興的。

武漢碳普惠綜合服務平臺——“武碳江湖”

實際上,“碳普惠”是綠色低碳發(fā)展領域推動公眾參與碳減排的一項創(chuàng)新機制,旨在鼓勵個人和中小企業(yè)踐行低碳行為,讓人們在作出貢獻的同時可以得到激勵。根據(jù)活動規(guī)則,武漢市民積攢的碳減排量可按照“1000克減排量=2元”的標準在民生銀行“楚惠LIFE”或“武碳江湖”小程序?qū)崟r兌換利息紅包,能直接抵扣市民的按揭貸款、綜合消費貸款、個人微型消費貸款利息。民生銀行武漢分行業(yè)務總監(jiān)周波介紹,銀行可將相關用戶的碳普惠減排量拿到碳市場交易的同時,還能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周波:我們打造了一個鼓勵居民低碳出行的“碳普惠紅包”產(chǎn)品,這樣也打通了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通道,把積分轉換成金融權益回饋給消費者,一方面是為了鼓勵市民的低碳行為,另一方面還是助力居民消費。

魏英的個人碳減排量抵扣記錄

姜文嘉透露,后臺數(shù)據(jù)顯示,發(fā)布“用碳減排量抵扣銀行利息”這一活動后,“武碳江湖”的用戶數(shù)增加了5萬多名,目前小程序已有超150萬人使用。

姜文嘉:這個數(shù)字既在期待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平臺剛上線的時候,我們也面臨著用戶數(shù)持續(xù)不太理想的困境。所以我們提出“分布式賬戶”的概念,也就是說,所有的用戶只要在跟我們有合作的這些平臺上開設了碳普惠賬戶或者低碳賬戶,他們就可以使用我們的方法學進行低碳行為的量化和碳減排量的積累,這也幫助了我們進行用戶數(shù)量的擴張。

基于科學的方法學認定的低碳行為及相對應的精確的碳減排量,武漢市民能夠在乘公交、地鐵、騎行等11種綠色低碳場景中獲得合理的“激勵”——比如每乘坐1次公交出行,可獲得212.5克碳減排量;每乘坐1公里地鐵出行,可獲得78.4克碳減排量;每騎行1公里,可獲得93.3克碳減排量……這些碳減排量,會自動計入個人“碳賬戶”,并通過第三方平臺歸集,最終被納入碳市場交易;而作為回饋,這些平臺將向用戶提供與減排量等值的優(yōu)惠權益,最終讓越來越多市民愛上低碳生活。

部分低碳場景及對應碳減排量(央廣網(wǎng)發(fā)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供圖)

姜文嘉:在我們這個平臺上,目前累積的個人碳減排量已經(jīng)超過5萬噸,我們把它換算成經(jīng)濟價值,在湖北試點碳市場,現(xiàn)在的均價大概為40元/噸,那么總計就有200萬的收益。

武漢市民在1號線有序候車(圖源:湖北發(fā)布)

“低碳即收益”,即時性的激勵、市場化的邏輯,讓低碳生活方式的個人經(jīng)濟收益與社會公共目標趨于一致,這或許比單一的低碳宣傳更有實效,也比依托企業(yè)的純公益活動更有可持續(xù)性。未來,如何更好激勵全民參與碳減排?姜文嘉坦言,他們的團隊有更長遠的設想。

姜文嘉:首先基于“武碳江湖”這個平臺,我們一定會再通過方法學新生成更多的低碳場景,讓市民了解到可以通過更多的低碳行為來積累碳減排量。第二個就是用戶數(shù)的擴張,可能現(xiàn)在僅僅是在武漢市,我們以后想建立一個湖北碳普惠平臺,湖北省內(nèi)各個城市的用戶都可以加入到這個平臺中。我們還在把武漢市的先進經(jīng)驗逐步復制到各個省市,最終讓全國有更多這樣的碳普惠平臺。

編輯:李楠
原創(chuàng)版權禁止商業(yè)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lián)系我們: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