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8日消息(記者黃光輝)中國科學院今天召開中科院A類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智能導鉆技術裝備體系與相關理論研究”(簡稱“智能導鉆”先導專項)啟動會。
中科院“智能導鉆”先導專項啟動會會場(記者黃光輝攝)
智能導鉆技術裝備體系,集石油地質理論、地球物理探測、勘探開發(fā)技術于一體,集傳感、傳輸、控制、精密制造等高端技術于一體,反映一個國家的高端制造水平,是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水平的標志。攻克智能導鉆技術裝備體系與相關理論,不僅可以推進我國深層油氣和地熱能的開發(fā)、利用,而且可為未來非常規(guī)油氣和海外油氣勘探開發(fā)提供核心技術,同時支撐深部礦產和地下空間開發(fā),從而破解深層油氣勘探開發(fā)難題,搶占國際能源戰(zhàn)略高地,有望使我國油氣產量大幅度提升,對于降低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當前面臨油氣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現有主力油田后備儲量嚴重不足的能源困局。我國深層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潛力巨大,分別占總地質資源量的52%和28%,成為未來能源的突破口。水平井是深層-超深層油氣勘探開發(fā)的關鍵技術。但水平井開發(fā)涉及的核心技術裝備,主要由斯倫貝謝、哈里伯頓、貝克休斯等大型油田服務公司壟斷,占據了全球高端服務市場90%左右的份額,且對我國長期實施技術封鎖,不銷售高端產品,只提供“打包式服務”。由于深部物理、化學狀態(tài)復雜,深層水平鉆井制導能力弱,高溫、高壓環(huán)境下測試數據不完整,鉆井周期長、開發(fā)成本高、經濟效益差,成為制約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fā)的重大科學難題和技術瓶頸。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底青云介紹“智能導鉆”先導專項的組織實施(記者黃光輝攝)
“智能導鉆”先導專項,是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球科學研究院(籌)牽頭,聯(lián)合院內聲學所、沈陽自動化所、高能物理所、力學所、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以及中石化石勘院、中海油服、中石油鉆井院、中石油石勘院、航天科技、石油大學、地質大學、吉林大學等院外單位,協(xié)同開展攻關研究。專項從深層石油地質理論出發(fā),輔以高精度油儲刻畫,以精密隨鉆地質導向系統(tǒng)為手段,通過新型旋轉導向鉆井工具,實現深部鉆井智能“巡航”。 專項通過理論創(chuàng)新和技術攻關,揭示深層油氣形成賦存機理,建立深層油氣資源分布預測理論,研發(fā)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導鉆系統(tǒng)”,實現“圈得準”、“定得準”、“打得準”,形成深層(6000米)油氣資源開發(fā)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中國科學院相里斌副院長、重大科技任務局王越超局長、科學傳播局周德進局長、條件保障與財務局高軍副局長、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焦大慶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球科學研究院(籌)吳福元所長、專項負責人朱日祥院士、專項首席科學家王自力研究員,以及新聞媒體等150余人出席了“智能導鉆”先導專項啟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