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16日,“金橋”輪抵達威海港,威海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1990年9月16日早晨,威海港晴空萬里,淡淡的白云在蔚藍的天際飄動!昂F矫、太陽、輪船,一眨眼,輪船就從陽光里駛到我們面前……”18年后,已是某單位一名職工的李平回想起自己童年時看到的那一幕,仍然感慨萬分。在中韓首條海上航線開通的那個早晨,李平是歡迎隊伍中的一名小學生,懵懵懂懂間,她經歷了威海改革開放歷程中最珍貴的一幕。
輪船靠岸?缭絻蓢⒔涍^93海里水路來到威海的韓國客商次第下船。一名手拿相機的年輕人迅速按下快門:乳白色的輪船泊在岸邊,一名喜氣洋洋的男子和一名笑語盈盈的女子正手提行李準備上岸。這個年輕人就是山東《走向世界》雜志的記者侯賀良。盡管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瞬間,但由于當時中韓兩國尚未建交,照片未能刊發(fā)。兩年后,當這幅照片以《遲到的新聞》為題刊發(fā)時,“金橋號”已在威海與韓國之間航行了700多個來回……
18年過去了,當對韓開放成為威海的招牌時,前人為中韓首條海上航線開通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仍有許多不為人知。
深夜,韓總統(tǒng)為友好往來致電
事情要從1987年說起。
那一年,地級威海市成立。就在那年冬天,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溫家寶來威考察,他非常中肯地對有關負責同志說:“威海的對外開放,還沒有破題。”當時的威海,財政收入只有兩三個億。如何找到一個切入點,實現經濟快速發(fā)展,是擺在威海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
“威海發(fā)展的切入點,應該從對外開放開始!笔形姓涍^全面分析后認為,威海的區(qū)位優(yōu)勢就是:中國大陸距韓國最近的城市。從韓國仁川到威海,直線距離僅93海里,比威海到大連還要短1海里。而在韓國的華僑多數是山東人,其中百分之七八十是威海人。
當時,中共中央成立對韓工作辦公室,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田紀云負責,辦公機構設在外經貿部。
與此同時,韓國高層的對華政策也悄然發(fā)生著變化。
1988年2月28日,韓國總統(tǒng)大選后的第四個深夜,時任韓國新東和醫(yī)院院長的華僑韓晟昊家中電話鈴聲驟然響起。電話來自青瓦臺總統(tǒng)府。第二天一早,新上任的韓國總統(tǒng)盧泰愚和韓晟昊交談,他說:“我們要和中國往來,如果大門打不開,就先開一扇窗吧。我們先從山東突破吧。”韓晟昊由此被任命為韓國對華“總統(tǒng)特使”。
不久,由盧泰愚親自選定出訪人員,以經濟貿易名義組成了出訪中國山東省考察團。1988年6月10日,韓晟昊等人乘坐飛機秘密訪問山東。8月25日,山東省商會代表團訪問韓國。鑒于當時的國際原因,代表團仍是以商務訪問的名義出訪。8月26日,中韓雙方在漢城(今首爾)秘密會談,簽署了包括與威海通航在內的六項合作協(xié)議。“老弟,咱們一起努力吧!”協(xié)議簽署后,代表團團長、山東省商會會長李瑜緊握著韓晟昊的手,道出肺腑之言。
風雪中,拿鐵鍬“護送”韓商
為了中國威!n國仁川“金橋號”的首航,威海市委市政府付出的艱辛與執(zhí)著,曾感動著許多人。
開通航線,有兩個很難逾越的“坎兒”:一個是政治問題,當時中韓兩國尚未建交,開通航線涉及的船舶掛旗、客人護照等問題不方便解決。經過爭取,船舶懸掛“方便旗”,對客人實行落地簽證;另一個是經濟問題,根據論證,開通航線至少要虧損三年。
“我們寧愿不建辦公樓、不買車,也要把航線開通!碑敃r的威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態(tài)度明確而堅定。
威韓開航,外要與韓方談判,內要爭取中央的支持。威海市委市政府為此傾盡全力。各路人馬同時出動,精兵強將分頭“出擊”。
由于時間緊迫,坐火車前往北京耽誤的時間太多,而坐飛機又太貴,只能坐著汽車去。當時,從威海到北京駕車約需15個小時,負責跑航線批文的同志往往凌晨2點出發(fā),在太陽落山前趕到交通部。晚上辦完事回到所住的民族飯店,還在一起商議開航事宜。飯店老板是山東老鄉(xiāng),知道了他們正在做的事后,非常感動,每天只收10元錢的住宿費。
開放心切的威海,用真誠感動著前來考察的韓國友人。王允國是第一個在威海也是第一個在中國投資的韓國人。1988年春節(jié)前的一個早晨,風雪肆虐,初次來威考察的王允國要回韓國去。“一定要安全地送他回去!彼遒F廷帶領幾名政府工作人員,拿著掃帚和鐵锨來到王允國下榻的東山賓館樓前清理道路上的積雪,但由于積雪太厚,汽車前行非常困難,工作人員只好用肩膀推著王允國乘坐的汽車一點一點前進。汽車從威海駛向青島的途中,工作人員拿著掃帚和鐵锨乘車跟隨,不時下來清雪。一直等王允國坐上飛機,工作人員才放心地返威!澳且荒唬钌畹乜淘谖业哪X海里!爆F今已經80多歲的王允國回憶說,當他決定在威海投資時,很多韓國朋友并不理解,但他深信,熱情執(zhí)著的威海人,一定會做好通航的事!在威海投資,肯定前景可觀!
記者采訪時,親歷威!蚀ê骄開通的人們,曾多次提起那些已故的市領導。雖然人已不在,但他們?yōu)橥ν忾_放所付出的心血與汗水,卻永遠也不會被忘記。
10天談判,“金橋”落戶威海
1988年7月21日,開通威!蚀ê骄意向書草簽。
1990年7月14日,中韓通航談判小組中方代表一行12人前往韓國。當日早7點,他們乘坐的飛機從青島起飛,先抵達上海虹口機場。飛機再起飛的目標仍然不是目的地,而是到日本的機場,下午2點多再起飛,下午5點30分才到達目的地———韓國金浦機場。
甫下飛機,中韓雙方代表團就開航事宜展開談判!拔覀冋劻私10天。韓方做了充分的準備,文本有厚厚的一摞,問題有50多個。”隋貴廷說,用“艱苦”二字形容那次談判絕不為過!罢勁械慕裹c是注冊地問題!眳⒓诱勁械闹蟹酱韱螄阑貞浾f:“中方堅持在威海注冊,韓方堅持在韓國注冊。因為在哪兒注冊,稅就要在哪兒交!”中韓雙方對此都不讓步,談不攏就休會,一直到中方代表團回國的前一天,韓方終于妥協(xié),同意在威海注冊。而從1990年至今,威東航運共向威海市交稅4億元人民幣。
“金橋”待發(fā),威海晝夜忙碌
1990年7月23日,山東外運公司、威海市海運聯合總公司與韓國6家株式會社在漢城簽訂關于合資成立船公司經營威海—仁川客貨班輪航線的協(xié)議。8月12日,威海威東航運有限公司獲得合資企業(yè)批準證書。14日,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頒發(fā)營業(yè)執(zhí)照。
簽字當天,韓國要在新聞媒體進行宣傳?紤]到中韓兩國尚未建交,中方代表沒有出席電視報道的簽字儀式。隨后,中方代表團與韓方正式簽字。
中韓間第一條客貨班輪,叫什么名字好呢?簽字儀式結束后,雙方20多名代表坐在一起商議,“黃!、“黃島”……最后,中方提出的“金橋”毫無異議地通過。“中韓友誼的金色橋梁,這名字再合適不過了!”代表們一邊鼓掌,一邊激動地說。
此時,93海里外的威海,一派忙碌的景象。威海市,在爭取這條航線時就開工建設的威海衛(wèi)大廈里,工作人員晝夜不停地布置房間、收拾衛(wèi)生,有的服務員在擦電梯間時,竟累得睡著了。趕在開航前完工的候船廳里,工作人員忙得幾個晝夜不合眼。“也不知哪兒來的那么多勁!睍r任常務副市長、省通航協(xié)調領導小組副組長的臧海強在后來對媒體記者說,有時他半夜起來到候船廳看,想想開航的事,感到渾身都是力量。
首批韓國客商來威,總不能讓他們空手而歸吧,市委市政府緊急從煙臺、青島等地組織集裝箱,準備貨源。與此同時,開航儀式的準備工作也已開始,排練一遍又一遍地進行。
陽光中,架起威韓海上“金橋”
1990年9月15日,“金橋”輪自韓國仁川首航中國威海,仁川隆重舉行慶祝儀式,韓國自民黨總裁金泳三等為“金橋”輪首航剪彩!敖裉欤覀兗芡酥许n兩國海上通航的金橋,這必然會促進兩國經貿合作的大發(fā)展。”目睹這一歷史時刻的威海人無不激情澎湃。
9月16日早晨,“金橋”輪駛進威海灣。
當天的威海,秋高氣爽,風輕云淡,“金橋號”在一片金色與蔚藍中緩緩駛來。船過了劉公島,單國防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隋貴廷則做了一個拱手的動作!拔乙舱f不清這個動作究竟想表達什么意思,只是在那一瞬間,為通航奔波幾年來的苦辣酸甜一下子涌上心頭!彼遒F廷說。
當威海港碼頭彩旗飛揚、鑼鼓齊鳴之時,不遠處的威海衛(wèi)大廈,有一個人正緊張地透過窗戶注視著這一切,他,就是臧海強。由于政府官員不能出面直接參與接待工作,市委市政府負責人當天都正常辦公。但面對“金橋”輪首航這件大事,誰也坐不住。副市長張錦超以民間組織———貿促會會長的身份在“前方”指揮協(xié)調,隨時向市委市政府負責人通報情況。
乘坐“金橋”輪來威的首批韓國客商很快就發(fā)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威海,乘坐“出租車”竟然不用花錢。
事實上,當時整個威海市都沒有一輛出租車。為了方便韓國外商出行,市委市政府調來各部門所有的車,一共60輛,全部當作出租車!安皇召M,因為我們沒有制定出租車的價格,更沒有出租車的計價工具。我們就是為你服務!”回首往事,臧海強幽默地說。
與此同時,新成立的威東航運有限公司負責人也面臨很大的壓力。當時的威海港,一無貨源,二無客源,用中方副總經理單國防的話說,就是一個“光腚碼頭”。開航之前,韓方總經理李鐘洵前來考察時,心也涼了半截:這么小的港口,旅客和貨物從哪里來呢?事實上,在開航之初,有一次搭乘“金橋”輪前往韓國的旅客僅有18人。
困難和壓力并沒有嚇倒初開對韓開放大門的威海,反而激起人們更大的熱情與干勁。在威東航運有限公司,人人充電,晝夜加班,強化培訓……通航的第4個月,公司奇跡般地有了盈利。之后,客貨形勢越來越好,經營效益逐步攀升。
如今,中韓之間的航線已有14條,日送旅客2820人、貨物1183標箱。但當年那艘只能承載425人、137標箱貨物的“金橋”輪,至今在人們的眼中仍是奇跡。 |